- 五見
- (五見, 五见)
The five wrong views:(1) [lang id =1028]身見 (sa) satkāya-dṛṣṭi, i. e. [lang id =1028]我見 and [lang id =1028]我所見 the view that there is a real self, an ego, and a mine and thine:(2) [lang id =1028]邊見 (sa) antar-grāha, extreme views. e. g. extinction or permanence;(3) [lang id =1028]邪見 (sa) mithyā, perverse views, which, denying cause and effect, destroy the foundations of morality;(4) [lang id =1028]見取見 (sa) dṛṣṭi-parāmarśa, stubborn perverted views, viewing inferior things as superior, or counting the worse as the better;(5) [lang id =1028]戒禁取見 (sa) śīla-vrata-parāmarśa, rigid views in favour of rigorous ascetic prohibitions, e. g. covering oneself with ashes. Cf. [lang id =1028]五利使.* * *又作五染污見、 五利使。 指在六種根本煩惱中的惡見心所, 開為五種。 此五種為: 一、 薩迦耶見: 譯曰身見, 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, 認為五蘊實有, 執此為我, 而生種種謬誤的見解。 《成唯識論》曰: ‘薩伽耶見, 謂於五耶蘊執我我所, 一切見趣所依為業。’ 二、 邊見: 有了我見, 即計度我為死後常住不滅者, 或計度我為死斷滅者, 此即佛教所反對的常見或斷見。 三、 邪見: 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, 亦無可招之果, 故為惡不足懼, 為善不足法, 此種見解, 乃見之最邪者, 故名邪見。 四、 見取見: 於前種見上隨執一端, 以為最勝, 即固執其所見, 一切斗爭依之而起, 故以一切斗爭所依為業。 五、 戒禁取見: 印度古代苦行外道, 認為受持牛、 狗、 雞等戒, 可以得涅槃之果。 這種非因計因, 非道計道之見, 是為戒禁取見。* * *﹝出涅槃經﹞ 〔一、 身見〕, 謂於五陰中妄計有身, 強立主宰, 恒起我見, 執我、 我所, 是名身見。 (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執我、 我所者, 計執一陰為我, 餘四陰為我所也。 ) 〔二、 邊見〕, 謂計我身或斷, 或常, 執斷非常, 執常非斷; 但執一邊, 是名邊見。 〔三、 邪見〕, 謂邪心取理, 顛倒妄見, 不信因果, 斷諸善根, 作闡提行, 是名邪見。 (闡提, 梵語具云一闡提, 華言信不具, 外道名也。 ) 〔四、 戒取見〕, 謂於非戒之中, 謬以為戒, 強執勝妙, 希取進行, 是名戒取見。 〔五、 見取〕, 謂於非真妙法中, 謬計涅槃, 心生取著, 妄計所得為勝, 是名見取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* * *又名五惡見, 即身見、 邊見、 邪見、 見取見、 戒禁取見。 身見是執著五蘊假和合之身為實有; 邊見是偏於一邊的惡見, 如有些人以為人死之後一切都歸於無, 所謂人死如燈滅, 這叫做斷見, 又有一些人以為人死之後仍是為人, 豬馬牛羊死後仍是為豬馬牛羊, 這叫做常見, 這種執斷執常的見解, 都偏于一邊, 故名邊見; 邪見是邪而不正的見解, 如謗無因果, 壞諸善事是; 見取見之見即指我見、 邊見、 邪見, 取是取著不捨, 對於上述三種不正見, 執以為是, 名見取見; 戒禁取見就是執行或受持邪戒, 錯認以為是正戒, 如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, 以為是生天之因, 又有一般人塗灰斷食, 錯認以為是涅槃之道是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